整座京城由皇城与外城构成,而皇城则分为北宫与南宫。
北宫又称紫微宫,是皇帝居住的地方;南宫又称太微宫,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。
夜晚的宫城格外死寂,因为阵法的缘故,宫城内部并不需要侍卫巡逻,所有人都陷入沉睡,除了皇帝。
崔彻面色阴沉,看着玄衣卫呈递上来的,关于靖州叛乱一事中,许邵贪污的具体情况。
简直是触目惊心!一个个数额,一位位人名出现眼前。
愤怒,出奇的愤怒,崔彻没有想到,他自诩清明的盛世下,竟然会有这么多的贪官污吏,国家蛀虫,那么多骇人听闻的冤案!
赵郡李氏、范阳卢氏、荥阳郑氏、太原王氏、京兆杜氏、河东柳氏、河南陆氏、琅琊王氏。
灵剑阁、清虚门、七玄门、太一宗、断岳殿、水月院、断情谷、玄阴观、梵海斋、玄凤会。
许邵自杀后的绝笔书上,有整个大周接近半数的仙宗、世家的恶行,罪状。
愤怒的情绪简直要把崔彻整个人给吞噬,他恨不得将这些人全部杀光,诛族!
可片刻过后,崔彻冷静下来,眼眸里全是寒意与杀机。
“玄一。”
“臣在。”
“通知齐王,尚书令、左右仆射和三品以上所有官员,来尚书台议事。”
“诺!”
尚书台是武帝登基后设立,地处北宫,属于内朝官,天下政令,无不出自尚书台,而武帝也通过这种方式,将大权独揽。
时人议论,“周所以能制九州者,文书之力也。”
死寂的尚书台,迎来了陆陆续续的脚步声,有人急促,有人慌张,有人面如死灰,有人神色如常。
从玄武阙门出南宫,通过蜿蜒曲折的空中阁道,入朱雀阙门进北宫,最后到达尚书台。
尚书台内,崔彻高居上座,静静的看着陆续进来的官员,未发一言,等到官员差不多来齐时,冷声道。
“靖州叛乱,波及数州,生灵涂炭,民不聊生,所幸钦州刺史王音,临危不乱,将反贼平定,要不然反贼成了气候,朕有何颜面再居此位!”
司徒兼录尚书事,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浑跪倒在地。
“此事皆是微臣之错,是臣识人不明,向陛下举荐许邵担任赈灾一职,怎知此僚,胆大包天,置万千百姓于不顾,贪污赈灾银子,以至于官逼民反。”
“好了!”
“这件事数日前的朝会朕就说了,这件事朕与你们都有错,许邵已经被诛了三族,朕特意喊你们前来,不是为了探讨究竟是谁的错。”
这时,齐王崔泌站出来,身穿儒雅长袍,面带温和笑容,亲切随和,一看就容易让人生出好感。
“那不知皇兄叫我等前来,所为何事?”
看见崔泌,崔彻脸上的怒意都不由消散几分。
“朕今日叫你们前来,是为了国库欠银之事。”
“因为许邵贪污赈灾银子,百姓活不下去,跟随陈广叛乱者足有上百万人,叛乱是平定了,可这些百姓的问题仍未解决,赈灾还要继续下去。”
“可朕调来户部的案卷一看,国库的亏空竟高达七千三百万两白银!这笔钱哪去了?居然是让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借去了。”
“不过借便借了,你们有难处,朕不是不能体谅你们,可让朕愤怒的是,玄衣卫抄许邵的家,家中竟然只有一件官服,几两碎银,妻儿老小甚至身穿粗布破衣。”
“许邵从朕的国库里面借了几十万两白银,贪污的数额更是触目惊心,这么多钱消失不见,让朕实在难以理解,他的钱花哪了,你们有谁可以帮朕解释一下?”
户部尚书郑泰,出身荥阳郑氏,强行压制心中惶恐,站出来解释道。
“回禀陛下,依臣看来这许邵或许是喜奢靡、爱美人、好赌博,将家中钱财挥霍一空后,不得不借国库欠款,贪污赈灾银子。”
“哼,或许?”
崔彻冷哼一声,目光扫过户部尚书郑泰,寒光毕露,吓的郑泰心神一悸。
“朕不要猜测,朕要的切切实实的原因,关于许邵的钱财花在何处的具体说法。”
在场的众人除了齐王,全部跪倒在地,不发一言。
“李锡,你说。”
尚书左仆射,出身陇西李氏的李锡,被点到名字后,不得不起身,硬着头皮回答。
“回禀陛下,臣……臣实不知许邵的钱财都花在何处。”
崔彻冷冷的扫了李锡一眼,没有理他,而是看向工部尚书贾昱。
“谁是工部尚书?”